中新網南京6月10日電 (蘇宮新 朱曉穎)江蘇省公安廳10日公佈四類新型網絡金融交易詐騙騙術,並提醒市民提高自身防範意識,全面“免疫”。
  手機二維碼支付詐騙
  案例一:消失的“網店”
  3月6日晚,南京市民沈小姐在家中用手機瀏覽淘寶網站時,找到一家裝飾不錯的網店,店里貼滿了各種漂亮時尚的女裝圖片。沈小姐選擇了外套、毛衣、短裙三件衣物後,與店家進行聯繫。通過店家發來的二維碼進行手機付款。直到第二天沈小姐都沒收到店家發貨的信息,立刻撥打店家電話,無人接聽,過了一會兒,再次撥打,發現竟已被對方拉黑,上網也查不到店鋪。此次消費,沈小姐共計損失人民幣2001.46元。
  案例二:七次“支付失敗”
  3月18日,李先生在淘寶網購物時,看中一家網店的液晶電視,價格要比市面上的便宜近千元。店主“天馬桃園”聲稱可以拿到低價“私貨”,李先生便接受了店主讓他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的要求。李先生通過手機掃描了店主發來的二維碼後,進入一個支付界面,輸入銀行賬號和密碼後點擊支付,但發現支付失敗。店主告訴他可能是系統出現故障,讓他重新掃描。李先生先後掃描了七次,全都以失敗告終,無奈只能取消交易。但隨即發現自己銀行卡被扣17000餘元。
  警方提示:不要見“碼”就刷
  手機支付寶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直接將錢款支付到指定人的賬戶,從而避開淘寶網正常收到貨物才確認付款的交易流程。
  民警提醒市民,在掃碼前一定要確認該二維碼是否出自知名正規的載體,不要見“碼”就刷;應當在手機上安裝防病毒安全軟件;使用手機二維碼在線購物、支付要看清網站域名,不要輕易點擊反覆自動彈出的小窗口頁面;保護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如果手機和銀行卡綁定,不要在銀行卡內儲存過大數額的資金,避免產生巨額財產損失;購物時儘量使用類似阿裡旺旺這樣有後臺檢測的官方聊天軟件,如遇詐騙情況,可以及時調取聊天記錄,有利於迅速追回損失。
  “支付故障”詐騙
  案例一:“被凍結”的銀行卡
  3月16日下午,剛完成淘寶付款的小林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手機並沒有顯示出對方號碼。“你好,是某某同學嗎?我是支付寶中心話務員。”電話中傳來一個操著南方口音的男人的聲音。小林見對方叫出了自己的真實姓名,便放鬆了戒備。對方問她是不是剛通過網絡用手機快捷支付進行了交易。接到小林肯定答覆後,對方告訴小林,剛纔支付寶交易中心系統突然發生故障,小林的支付行為沒有成功,以致系統暫時凍結她的銀行卡。
  小林嚇壞了,這張工商銀行卡是她平時用得最多的卡,生活費支出全是從這張卡裡取出來的。為了“解凍”銀行卡,小林按對方要求到工商銀行網上銀行去解凍,並被告知必須先開通e支付功能。但三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小林焦頭爛額之際答應了對方的“主動幫助”,將銀行卡號報給了對方。幾分鐘後,對方告訴小林,這張卡沒有解凍功能,如果要開通解凍功能的話,賬戶里至少得有1000到2000元。小林雖心存疑慮,但考慮到他說的開通服務是免費的,就趕忙從另外一張卡裡取出1000元存到被“凍結”的工商銀行卡裡面。
  存完不久,小林接到一條短信,內容是銀行卡被支取200元的動態驗證碼。對方要求小林將驗證碼提供給他,解釋說要把卡上的錢先轉到支付寶的一個安全賬戶上,等銀行卡解凍之後再轉給她。小林將驗證碼告訴了對方,隨後,又因同樣的原因將支取1000元的動態驗證碼告訴了對方。隨後對方便消失得無影無蹤,電話也無法回撥。
  警方提示:銀行支付驗證信息莫外泄
  E支付是銀行推出的一種小額快捷支付方式,只需“手機號+銀行卡後六位+手機動態驗證碼”就能無需密碼進行交易。市民對於陌生電話千萬要提高警惕,嚴格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信息和身份信息,更不能將手機收到的銀行支付驗證信息泄露給陌生人。
  網上招工詐騙
  案例一:奇怪的申請表
  2月9日,家住南京市棲霞區吉祥村的魏某忽然接到銀行的提示短信,內容是其銀行卡在淘寶上支付了700餘元,魏某當時正在家中睡覺,並沒有進行此類支付操作,急忙打電話報警。民警問他,是否泄露過自己的銀行卡信息?魏某這才想起來,前幾天他在網上找兼職時填了一張申請表,內容有自己的身份信息和用來當工資卡的銀行卡卡號。隨後,對方稱要將他的身份證號和銀行卡綁定,系統會生成一個驗證碼,並讓他把驗證碼提供給對方。魏某當時也沒在意,便把收到的6位數的驗證碼告訴了對方。最後,對方竟然要求他提供的銀行卡裡面至少有500元餘額,才能給他打工資。魏某感到莫名其妙,就拒絕了,隨後便把申請表也撤銷了。他沒想到卡裡剛收到的700元錢就這樣不翼而飛了。
  案例二:找上門的“工作”
  1月29日,謝小姐忽然接到一條短信,內容是能幫她介紹一份工作,並提供了一個客服的QQ號讓她與之聯繫。求職心切的謝小姐加了對方的QQ,並填寫了一份有關個人信息和銀行卡信息的申請表。對方還說為了保證銀行卡是謝小姐本人的,要通過平臺審核,審核的時候,系統會生成一個驗證碼,謝小姐必須將驗證碼給對方以完成審核手續。謝小姐先後將卡裡沒錢的中國銀行和紫金農商銀行的卡號及驗證碼發給對方,對方均稱審核不通過。最後,謝小姐將餘額有2萬多元的銀行卡卡號及驗證碼發給對方纔通過審核。之後,對方就再未出現過。第二天,謝小姐發現自己卡裡的2.3萬多元現金都不見了。一查消費對賬單,竟是被別人的支付寶分118次轉走的。
  警方提示:小心各種“綁定”
  由於一個支付寶賬號可以關聯多張銀行卡,並且為方便服務,對於低於200元的小額現金,不需要輸入密碼就可以直接支付。騙子正是通過獲取受騙者的銀行卡號和相關驗證碼,將受騙者的銀行卡與騙子的支付寶綁定,並通過小額轉賬將錢一筆筆轉走。
  民警提醒求職者,尋找工作時,千萬不要盲目相信網上的招聘信息,對於發送到手機上的招工信息更要保持謹慎的態度。填寫個人信息時,不要輕易泄露自己銀行卡信息,保管好自己的驗證碼。
  “網上通緝令”詐騙
  案例一:突如其來的“通緝令”
  3月13日,劉先生正在公司上班時突然接到“025110”的電話。接通後,對方自稱是南京市公安局“李警官”,並告知劉先生福州警方在9點半發佈的網上通緝令中有他的名字,原因是他涉及到一起經濟犯罪案件,讓他儘快和福州警方聯繫,並告知劉先生福州警方的電話。
  劉先生只是一個普通的“白領”上班族,乍一聽被通緝了,立即亂了陣腳。他擔心萬一這事傳出去,會對自己的聲譽產生影響,連忙向公司請假,回家處理。劉先生按照“李警官”給的號碼撥打過去,接電話的“王警官”先是以核實身份為名要了劉先生的身份證號碼,又告訴劉先生,福州發生了一起經濟詐騙案,主犯供出劉先生也參與其中,經核對身份信息,正是劉先生本人無誤。
  隨後電話轉接給了領導“楊科長”,“楊科長”將一個長達18位數字的網上通緝令的編號報給了他,還細心地問劉先生有沒有丟失過身份證,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冒用劉先生的身份作案,但由於劉先生不能洗脫自己的嫌疑,必須要在銀行卡內保留至少1萬元的資金作為“流水賬”,如果最後證明他是清白的話,就不會凍結他的銀行卡。劉先生連忙回到家裡拿出1萬元現金,存入附近的工商銀行中。
  存完之後,“楊科長”告訴劉先生要取消網上通緝令,必須要在銀行的ATM機上操作,並讓劉先生選擇英文提示,先輸入密碼,隨後又經過一系列的操作,最後讓他再輸入網上通緝令的編號,按確認鍵。操作完成之後銷毀憑條。
  處理完所有的事後,劉先生感到一陣輕鬆,但是當他查賬戶餘額時,剛存進去的1萬元現金已經不見了。
  警方提示:警方不會通過110撥打電話給市民
  不法分子通過使用改號軟件偽裝成“110”,再以市民涉嫌經濟詐騙、非法集資、販賣毒品、洗黑錢等罪名被通緝,引起被騙人的恐慌,並利用被騙人的恐懼心理實施詐騙。方式主要有以需要核查被騙人資金來源為由,向指定的賬號轉賬、匯款,或讓被騙人通過ATM機英文提示進行操作,利用被騙人不熟悉英文界面操作的情況,騙取被害人匯款。
  民警提醒市民,如接到來電顯示為“110”“025110”等電話,要提高警惕,110是單向電話,警方不會通過110撥打電話辦案或要求市民匯款。(完)  (原標題:江蘇警方公佈四類新型網絡金融交易騙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p25hpqh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